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文化 -> 文化快递
移民村的“攒劲”女人
2024-05-21 08:31:21   
2024-05-21 08:31:21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秦腔现代戏《攒劲女人》以李耀梅为原型创排。

秦腔现代戏《攒劲女人》剧照。

在李耀梅(右)的带动下,同村妇女李生英也通过扎扫帚增收致富。

李志巧驾驶拖拉机和工人一起播种玉米。

梁巧红为来村部办事的群众讲解相关政策。

“生活是什么样,我就写什么”。日常生活,就是丁燕(右二)创作的土壤。

  5月15日,秦腔现代戏《攒劲女人》在宁夏人民剧院正式公演,反响热烈。

  《攒劲女人》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以吴忠市红寺堡区妇女李耀梅为原型创排。距离2019年宁夏日报首次推出李耀梅的报道,已经过去了五年。她的故事,走出普通农家、走上舞台中心,如同她的名字一样,傲立风雪,自强不息,绽放耀眼光芒。

  《攒劲女人》的公演,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“李耀梅们”身上——像她一样的“攒劲”女人,正在用奋斗谱写精彩的人生篇章,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。

  李耀梅:“攒劲”,是不服输肯下苦的一股子劲

  芨芨草,罗山脚下最常见的草本植物,生命力顽强。立夏,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,一捆捆晾干的芨芨草堆满了李耀梅的车间——这是扎扫帚的好材料。

  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李耀梅,用3年扎制了25000多把扫帚,还清了30万元治病欠款,并供女儿上了大学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人们。随后,在红寺堡区委和村扶贫工作组的关心和帮助下,李耀梅办起了扶贫车间,带着乡亲们一起扎扫帚致富。

  这些年,李耀梅还与技术人员一道“琢磨”生产出了滚筒筛、扫帚机、筛草机等机械设备并对外销售。如今,她已经拥有两处厂房,总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,带动了周边50多名村民就业,月收入达4000元至5000元。

  丁燕:“攒劲”,是用朴实的语言记录真实的生活

  提起丁燕,红寺堡柳泉村的村民都会自豪地说:“这是我们村的大作家”。走进丁燕家的院子里,记者看到果树下插着一把铁锹,丁燕正蹲在旁边用手机敲着字,“干活时突然来了灵感,我得赶忙记下来。”

  丁燕爱看书,爱写作,2006年,她的作品《农民工》被发表在一本校刊上,让她开始下定决心坚持写作。2016年,丁燕在网上看到红寺堡农民作家马慧娟的故事,更加激励她成为一名作家。“生活是什么样,我就写什么”。打工、种田的经历和见闻,都成为她创作的素材。

  近年来,丁燕的系列作品“石榴黄花菜合作社”入选了《“石榴籽”故事》丛书,小小说《翻车》入选《中国精短小说年选》,她本人也如愿加入了宁夏作家协会。今年1月,在宁夏作协的推荐下,丁燕到鲁迅文学院进修学习。“到了那里,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文学的殿堂,看书写作早已经是我的精神支柱了。”

  从农民到“农民作家”,丁燕说:“我就是要一直写,不间断地写。这是时代的见证,也是一种文化传承。”

  李志巧:“攒劲”,是让荒滩开满金灿灿的花

  4月25日,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小泉村牛记圈组,太阳山清泉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志巧正开着拖拉机,和工人协作播种玉米。

  2016年,70后的李志巧与3位合作伙伴来到小泉村流转了1900多亩土地,开启创业历程。因为之前从事绿化工程,李志巧在林业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,但看到流转过来的土地后,还是有点傻眼:“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山,几乎寸草不生,请专家化验土质后也说不适合农作物生长,这让我心里没了底。”就在一筹莫展之时,当地政府组织李志巧到周边的村子观摩学习,她看到农民都在种黄花菜,一亩地黄花菜的纯利润在5000元左右,让她动了心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李志巧种起了黄花菜。

  8年的辛勤耕耘,把李志巧磨练成为一名本领高强的“新农人”。“我们现在全部采用滴灌的方式,让农作物不缺水的同时,也能防止土地盐碱化。”李志巧介绍,每年的6月底到8月初,黄花菜进入为期45天左右的采摘期,这期间,合作社都是租大巴车集合周边的老百姓来采摘,每天的用工量要达到六七百人次,一年仅开工资就要200多万元。“看着大家挣了钱,我也很欣慰”。

  今年,李志巧的合作社种植了1000亩玉米,800亩黄花菜。“今年的黄花菜长势不错,会有个好收成!”面对眼前这片菜地,李志巧感慨:“如今这里早已不是过去的荒滩了,绿油油的一片,每天走一圈,心情都不一样,等到花开时再来看,金灿灿的,攒劲得很!”

  梁巧红:“攒劲”,是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

  4月27日,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南源村的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、妇联主席梁巧红来到患病村民张学平家中,向他讲解手术后的报销流程。村里994户人家,这样的走访对于梁巧红来说已是家常便饭。

  2004年,梁巧红移民搬迁到红寺堡,是一名家庭主妇。随后,因对群众的事积极热心,在当年7月被村民推选为村妇联主席,一干就是20年。2020年,梁巧红参加村“两委”选举,又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,成为红寺堡区行政村中唯一的“一肩挑”书记。

  长期的调解工作让梁巧红发现,村里大多数的家庭矛盾,根子还是收入有限,两口子总为钱的问题闹不快。“所以我希望群众,特别是妇女姐妹,都能有独立收入,把日子越过越好。”2006年,她成为村上的劳务经纪人,成立了南源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,鼓励和号召家庭妇女外出务工。到2023年,南源村累计输出区外务工创业500人次,区内务工人员达1400人次,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3万元。

  2019年,梁巧红帮助残疾人张海娥申请到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,鼓励她创业养牛。“现在,我们家已经有20头牛了,她让我们村很多妇女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。”张海娥说,如今她也买了小汽车,生活越来越好。十年来,在梁巧红的帮助下,南源村累计为219户妇女申请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726万元。

  “乡亲们信任我,我就不能辜负大家。这么多年,看着他们日子越来越好,我很满足,我要继续带领全村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。”梁巧红说。(记者 李 涛 见习记者 杨嘉琪 李宏亮 文/图)

【编辑】:石卿
【责任编辑】:杨洲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